3亿人刚需,中国养老行业准备好了吗?系列报道之二

  • 2021 02-18
  • 发布者:陶乐家
  • 浏览次数:1310

【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】编者的话:国家发改委、民政部、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《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》提出,争取到2022年在全国发展一批创新活跃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地区。民政部预测,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。中国现有养老机构能否照顾好这些老人?为什么被认为是朝阳产业的养老行业缺遭遇盈利难?《环球时报》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及周边多家养老机构。

美籍华人创业者讲述:中国养老业的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

“十年前,很多人认为要在好山好水的地方投建很牛的养老公寓,老人都会愿意入住。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。”天津陶乐家养老服务公司创始人、80后美籍华人井然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目前行业的普遍认知是,消费者尤其半自理群体首先考虑的是养老机构与家的距离。“他们本身不希望离开家,如果非要离开当然希望离家近。这不只是物理距离,也是一种情感距离,他会觉得这里还是自己熟悉的地方。”陶乐家在天津有6家机构,都设在居民区中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参访的机构位于一个小区的二层别墅中,里面住着18位老人。走进一层活动室,很多老人坐在轮椅上晒太阳,还有人在打台球。97岁的崔爷爷一生从事民族音乐教育。那天,他用二胡演奏的《赛马》,收获了老人们的热烈掌声。

据井然介绍,老人家属大多住在两三公里内。社区内的养老机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,因为物业租金较便宜,小区里的社区医院、菜市场等生活配套很齐全,不用自己去建。“客户的消费能力有限,每个家庭赡养老人的经费也很敏感,所以我们就倒推计算,如果这个项目每人每月收4000元,应该投入多少成本。陶乐家在天津的6个项目,价格从每月2000元到1万元不等。每个项目都是根据这个地区消费者的接受程度,因地制宜做适合的产品”。井然称,目前,很多知名养老机构都在一线城市。实际上,一线城市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总数不到10%。而一线城市养老机构已供大于求,真正需要服务的是遍布全国的二三四五线城市,“我们希望把成本做到很低,将自己摸索的服务模式复制到全国”。

微信图片_20210218132455.png

位于社区中的天津陶乐家老年公寓。

这套商业模式并非凭空臆想,是井然创业十多年摸索出来的。2009年,从美国大学毕业后,井然用半年时间考察中国市场,寻找创业机会。他发现中国老龄化问题很严重,而当时的养老机构很少,且脏乱差。一些新型养老机构看起来气派但里面感觉很冰冷。“我觉得中国的养老产业是最值得我投入的。创业应该以最大的蓝海为目标,去解决最重要的社会问题。”一个偶然的机会,井然帮天津一个项目做策划,非常喜欢那个项目,就来到天津创业。之后,他又遭遇合作上的纠纷。“那时真的想放弃。但早上起来擦完眼泪你还得面对这些老人。家属把老人的生命都托付给你了,你能说关门就关门吗?只能咬牙坚持到底。”井然说,现在创业最黑暗的时期过去了,但创业就是走两步退一步的过程,总会遇到挑战。现在公司发展为6家机构,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。很多原来靠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不了,他需要更完善的团队和资金体系确保持续经营发展。

“如果把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跨度放到十年,就会发现,这十年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。虽然中国养老机构学习很多国外经验,效率更高、品质更好了,但本质上整个行业的痛点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。十年前招护理员难今天同样难。最大的变化是源于政府行为,一些城市开始试行护理保险制度,老人住养老机构,有些费用可以走医保了。”井然认为,在市场层面,有可能对行业产生颠覆性改变的,是机器人的应用。“有一天,机器人将取替人力,从事养老行业最基本、最普通、最流水线作业、最不需要人性关怀的工作,而让人力去做更有意义、更具创造性、更能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工作。比如带老人玩,让他精神饱满。我认为十年内,一定能看到这种变化”。

井然希望中国继续保持开放、包容、创新的思路去发展养老产业,鼓励多元。“不要越来越标准化、同质化,变成一家独大,那是最糟糕的。任何模式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。现在各行各业都觉得养老产业很吸引人,因为它有很多想象空间。我们应该保持这种优势,探索到底什么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”。

最新动态

CONTACT 服 务 热 线
400-090-8581
战略合作:安养帮